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水滴直播停播,法制补位当跟上

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2017-12-20 18:14:02

【洞察网编者按:12月20日,光明网发表评论员文章,针对360公司宣布主动、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发表评论,评论中表示,水滴直播停播了,但留下的难题还在,下一次科技反噬权利的案例恐怕也并不遥远,法制补位的脚步。】

光明网评论员:12月20日,360公司宣布主动、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水滴直播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滴直播本身是一个响应用户需求而出现的创新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水滴直播平台的一些功能存在争议,也存在被恶意利用的可能。

  所谓“恶意利用的可能”,早已是现实。之前,《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的文章和暗访视频在朋友圈疯传。视频中采访的餐厅、网吧、健身房里的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直播了。在360摄像机客户端的“水滴直播”窗口下,众人围观,留言互动区,人们评头论足。该网帖之后得到大量转发,360公司从“抹黑”“碰瓷”“黑公关”“居心叵测”等数次回应之后,终于到承认“存在被恶意利用的可能”,并且开始“反思”,并永久关闭直播平台。

  360公司曾以“黑公关”指代爆料人,大众集体的挞伐,都被视为“推手”的煽动之功。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对正常生存状态被扭曲的恐惧。水滴直播让不少人想起一部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楚门的整个人生就是一部节目,无时无刻不处在人们的观赏之中。原本这是一个隐喻现实的电影,现如今,现实却变成了电影的演绎。并且表演效果远远大过一个楚门,千千万万的人,都有机会成为这场演出的主角。可见,科技的发展,远远超过艺术的想象。

  然而反思之余、声明之后,这场风波恐怕不该就这么过去。事实上,早有人指出,水滴直播事件,暴露了不少法制盲点。有专家指出,关于隐私权的界限比较模糊,个人信息、个人行为信息和个人隐私,不是一回事。个人隐私如果经过本人同意,可以授权别人使用,还有一些公共领域中个人的行为,它们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隐私范畴。同时,对于被侵害的普通人来说,诉讼成本高,举证难。有律师表示:民事维权对原告的举证义务要求较高,侵权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比如说10秒钟亲热镜头直播画面造成的损失是多少?一系列待解之题,远不是平台停播就可以自动消弭的。

  回溯中国近几十年的历史,也是一段隐私权被重新发现并定义的历史。在一段时间里,隐私权几乎被视无物,个人的信件、财物、生活居所都可以被任意侵犯。之后,中国开始重视隐私,1988年最高院司法解释中提及了“隐私”一词,隐私开始进入法律表达,日渐成为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共识。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隐私有再度全面失守的风险,引发集体焦虑。看似一个循环,事实上却是凸显了一条恒定规律:权利诉求,始终是社会演进围绕的核心主题。无论科技让生活变得如何缤纷多彩,但人本理念的短板依然可以一瞬间将生活打回前代的原型。而当科技进步而致科技作恶的可能日益增强时,反而需要更加紧迫地重申常识,捍卫基础权利,加快法制跟进的速度。

  巩固个体权利、稳定价值认知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法制层面的彰显。因此,水滴直播停播了,但留下的难题还在,下一次科技反噬权利的案例恐怕也并不遥远,法制补位的脚步,能赶上这个时间差吗?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原文地址:水滴直播停播,法制补位当跟上


[责任编辑:姚辉]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洞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涉及金融财经的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洞察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洞察网

洞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