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家居 > 正文
设计师高扬:西学中用 方可造好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家具
来源:人民网-家居频道作者:洞察网2018-05-04 19:50:02
 计算机建模并计算结构、受力,机器削制出竹签,上千支集合为表面光滑的座墩。硬朗,有爆发力,你很难把眼前的半工业化作品,和竹子脆弱、廉价的刻板印象联系在一起。

  严谨的德式工业设计、深厚的中式传统韵味,中外两种气质得以微妙融合。就像设计师高扬老师给人的感觉,硬朗、刚正不阿的西方设计思维,却心装追溯传统家具精髓的中式情怀。

  “我的人生理念谈不上,我只想做针尖那么小小点的事,但是一定要扎得很深很深。”

  高扬老师说自己没有标签化的设计风格,只是在设计理念上越扎越深:如何平衡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家具设计?如何紧跟中居家需求与美学传承流动?......

  孕育现代工艺与传统文化的家具混血儿

  在高扬老师看来,做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具,绝不是照搬传统。因为这样一定是割裂、脱节的。

  “作为中国设计师,对传统的理解不是纯粹猎奇,而是理解融合。中国传统家具审美极高,工艺、形态已达巅峰,照搬无法超越传统高度。并且不提千年文化演变,只说70年代到90年代,家庭生活、空间使用习惯已发生深刻变化,古代家具已然不适用。”

  显然,面对当下城市居住空间变小,租户比例更高的情况,如何适应变化,平衡现代工业技术与传统家具文化,提供实用性家具设计方案,是更迫切的命题。

  材料创新,是高扬老师作品中很重要的关键词,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机械拧转定型的结构,记载着结绳记事的传统文化;针钩绣花般的镂空造型,蕴藏着国粹刺绣的基因密码。

  钢铁也可以是柔软、优雅、抚媚的。颠覆传统材料的固有属性,用柔和钢的碰撞,为用户带来居家实用、现代审美的家具,是高扬老师很喜欢探索的方向。

  落地内地市场的西学中用,做中国特色家具

  改革开放的春风,送来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催化中国市场十几年时间完成西方上百年的家具工艺升级。

  全球化浪潮下,国内模仿多于创新的现象层出不穷,缺乏地域个性化呈现。为了设计而设计,却不是为了生活而设计。

  如何平衡用户需求和设计理念,大概是商业社会下最让设计师爱恨交加的课题了。

  “一开始做设计,很多挺好的想法最终实现不了。发现自己能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那就集中到家具设计上。家具设计最重要的是整个链条落地。”

  高扬说西方在家具各方面都很成熟,但中国整体设计体系借鉴得比较片面,没理清整个体系与中国的融合,以及未来如何发展为自己的设计。

  做中国自己的家具,第一步就是打破整个家居生态的固有思维。“很多人觉得设计就是画个样子,做个效果图,其他交给工厂。事实上最终设计的落地,需要专业企业流程体系,设计师全程把关。”

  对家具作品近乎偏执的把控,充分体现在高扬老师的日常工作中。

  设计车间里,堆满设计原材,高扬老师对着图纸挑选竹材,抑或亲手刨削出结构......略显杂乱的工作台上,回荡着木材沙沙摩擦声,让人恍惚回到中古匠人时代,只是纯粹专注手里的事。

  “我个人很喜欢竹子这种材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学作品里的托竹言志,还是南方家庭的户户种竹,环保而富有生活温度。真正对它接触、抚摸、感受,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不照搬传统,用现代技术,表现符合当下实用需求的传统家具精髓,显然才是兼具中国特色与现代审美的家具。

  师者育人,灵感源于生活点滴

  高扬老师早年留学德国,频获家具奖项,颇获认可。2008年归国后,面对飞速增长的内地市场需求与本土设计人才的缺失,开始思考中国家具设计的传承与引进。

  中国需要人才。高扬老师不仅是设计师,更是名教育者,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家居设计系主人。

  在学校专业教育与社会商业转化普遍脱节的大环境下,高扬老师始终鼓励学生们的作品商业化。

  “模式化和体制化,是对设计专业学生的最大障碍,实践检验一切真理。”高扬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们参加家具商业项目,并且寓教于行。

  2016年高扬老师带领学生们参加“旧爱地球以旧换新”家具创意众筹活动。现场一个由上万只烟盒精密组合成的烟盒椅子,分外惹眼。

  “都是随手捡的烟盒,各式各样缝在一起,结实富有新意,货真价实的废物利用。”

  高扬老师说所有作品灵感源于生活点滴,喜欢研究老家具、思考日常小事,生活对他来说没有一分钟闲暇与浪费。

  随时就有个新发现,随时就有个新想法。热爱生活的人,总能把小事儿变成很有范儿的事。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高扬 西学 中用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