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生活 > 正文
今日看点:一把刻刀闯天下,从钢塑作品到珠宝微雕 他将荆楚匠心“雕”进《国家宝藏》
来源:楚天都市报作者:洞察网2025-10-15 09:26:13


【资料图】

吴昌明在雕刻创作中

吴昌明钢塑作品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陈勇 通讯员吴厚雄)10月13日,在周大福文化产业园的工作室里,吴昌明盯着电脑上的3D珠宝模型,鼠标移动的轨迹,像极了他年轻时握刻刀的姿势——稳、准,带着一股子踏实劲儿。这位从孝感走出去的艺术家,三十多年来揣着一把刻刀、一颗匠心,从孝感到武汉,从武汉到南方沿海,把泥塑、钢塑、金塑的印记,刻在了全国不少重要场馆里,连《国家宝藏》的黄金宝藏系列作品,都出自他的手。

时间倒回1997年,刚在孝感老家摸熟了泥塑技巧的吴昌明,一头扎进了湖北省美术学院伟立科技公司。那会儿他干的是大型雕塑和工艺礼品的技术培训,手里的泥巴在他掌心能“听话”地变成各种造型,也正是这段日子,让他摸清了雕塑从“做出来”到“教出去”的门道,为后来的路打下了扎实的底子。

1999年,20多岁的吴昌明南闯深圳,第一份工作是深圳雅艺模型工作室的雕塑见习生。他每天最早到工作室,最晚离开,手里的刻刀磨了又磨,从模仿到创作,慢慢在深圳的雕塑圈站稳了脚跟。之后的几年,他从东莞赫山工艺厂到深圳百铁工艺厂,再到金至尊珠宝、周大福珠宝,手里的工具换了一茬又一茬——从泥塑的刮刀,到钢塑的焊枪,再到珠宝雕塑的细刻刀,他的技艺也跟着“升级”,从大型雕塑的“大开大合”,练出了珠宝微雕的“精雕细琢”。

在外打拼多年,吴昌明心里始终揣着“湖北情结”。2016年,他回到武汉汉正街,开起了自己的工艺品批发店,把在外学到的技艺和审美,融入到湖北的工艺品市场里。两年后,他又带着团队走遍全国承接雕塑工程,荆楚大地的文化底蕴,成了他作品里最独特的“底色”——那些陈列在各地场馆的雕塑,总能让人隐约看到湖北山水的大气、楚文化的灵动。

随着科技发展,吴昌明也跟着“赶潮流”。2020年起,他转型做3D绘图师,从“手上功夫”到“电脑功夫”,他又拿出了当年当见习生的劲头,一点点摸索建模软件,把传统雕塑的立体感和细节美,完美呈现在数字模型里。2022年底,他加入周大福文化产业园,将珠宝设计与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而那些出自他手的作品,早已成了“湖北工匠”走出家乡、走向全国的一张生动名片。

如今,无论是大型场馆里的钢塑作品,还是精致的黄金珠宝微雕,吴昌明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孝感走出来的“手艺人”。他常说:“雕塑这行,靠的就是踏实——一凿一刻不能急,就像咱湖北人的性子,稳得住,才能出好活儿。”这份扎根荆楚的匠心,也让他的作品,始终带着一股浓浓的“家乡味”,在全国的艺术舞台上,静静诉说着一位湖北艺术家的坚守与成长。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作品 湖北 珠宝 雕塑 吴昌明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