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讯息:辉煌“十四五” 桂平新答卷 | 桂平马拉松背后的五年:一场城市“耐力赛”的胜利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作者:洞察网2025-11-15 15:24:47

10月26日清晨7点,桂平西山脚下,超万名跑者在晨曦中出发。这场半程马拉松,是桂平“十四五”期间文体旅融合战略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一座城市发展节奏的生动隐喻。

赛事数据显示:10167人成功报名,其中5028人来自全国28个省份,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赛事期间酒店入住8998人次,同比增长28.82%;沿线餐饮销售额普遍增长80%以上,个别餐企甚至实现200%-300%的爆发式增长。

桂平半程马拉松现场。桂平融媒体中心供图


【资料图】

一场马拉松,检验五年“配速”

“十四五”期间,桂平像一位沉稳的马拉松跑者,以“定力”选择自己的赛道。

“村BA”球赛现场。桂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五年前,桂平的文旅产业还停留在“景点观光”的单一模式。如今,通过持续举办“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广场健身舞大赛、“稻香杯”超级足球联赛、“村BA”球王争霸赛、龙舟赛等品牌活动,这座城市已经构建起“全年有活动、全域有场景”的文体旅生态。

本次半马赛后特色补给中,1000斤谷山粉、12000个豆腐酿和菜酿等本地美食,成为最直接的“城市名片”。数据显示,西山景区在赛事期间的二消收入同比增长107.6%,文创产品、特色餐饮等衍生消费正成为新增长点。

“这五年,我们不再简单追求游客数量,而是注重体验深度。”桂平市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

耐力:从“一场赛”到“一种生活”

一场半马的背后,是城市治理能力的长期淬炼。

公安警力1500余人、853名志愿者、141名医护人员、45台AED——这些数字构成的安全网络,是桂平公共服务体系的缩影。而48趟免费接驳车服务约2300名选手,则体现了城市交通组织的精细化。

戏曲进乡村。桂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十四五”期间,桂平的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扩容。西山泉旅游度假区、桂澳风情街等新型空间相继落地,建成图书馆文化馆26个分馆、浔州阅读文化中心、魏乃文故居、罗尔纲史学陈列馆、西江故里文化科技创意园等文化场馆,让市民的公共文化体验变得触手可及、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金田起义博物馆通过沉浸式演艺活化历史,桂平文创市集将西山茶、扎染等传统元素与国潮设计结合,推动文化从“被看见”到“被带走”。

网络传播成为重要助推器。本次赛事期间,桂平市融媒体中心系列账号发布内容总阅读量达640万,图文直播阅读量更突破1223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让桂平的山水人文实现了从“地方名片”到“全网流量”的跨越。

战略:从“参赛”到“设计赛道”

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桂平正从文化赛道的“参赛者”向“设计者”转变。

本次半马赛道串联西山、黔江、大藤峡等核心景观,本身就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城市导览”。这种空间重构思路,体现了桂平的战略升维——不再满足于单个景点打造,而是追求全域文旅体验。

半马赛道串联大藤峡等核心景观。桂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拉松像一根线,把西山、黔江、大藤峡这些珍珠串起来。这根线串联的,不仅是旅游资源,是“文体旅+产业”融合战略的直接成果,更是整座城市的产业发展脉络。

“十四五”期间,桂平市文化工作紧紧围绕“文旅融合”这一发展主题,文艺创作硕果累累,非遗传承与产业实现“双出圈”。音乐剧《国难书生》入选广西文艺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编印了《大藤峡旅游文化》丛书,多部歌舞、戏曲、文学作品在全区会演中屡获佳绩,非遗项目由27个增至48个,罗秀米粉、西山茶等非遗食品年产值突破22亿元,带动就业3.8万人,成为文旅消费与乡村振兴的硬支撑。春色满园花正艳,文化之花香四溢,文旅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展望十五五:下一程更智慧、更立体

面对即将开启的“十五五”,桂平已在规划下一程“配速”。

打造“永不落幕的马拉松”成为方向之一。

航拍桂平市。桂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场半程马拉松的终点线,恰是桂平新征程的起点。五年深耕,这座城市已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追求短期爆发,而是以持久耐力跑出独特的发展轨迹。正如一位完赛跑者所说:“最美的不是创造纪录,而是全程掌控节奏的自信。”这,或许也是桂平留给“十四五”的最好注脚。

“展望‘十五五’,桂平文化工作期许实现三大跃升: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从‘有’向‘优’与‘智’迈进,打造精准供给的普惠典范;二是文旅产业从‘景点融合’向‘全域沉浸’发展,打造西山、大藤峡、金田起义博物馆等成为国家级文旅IP;三是推动‘桂平创意’强势出圈,使本土文创与国潮风尚引领区域风尚,塑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名片。”桂平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覃鸿全说。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实况网 热点资讯

评论排行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