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正文
短讯!原来他已经离世8年了,王宝强张译都在葬礼上痛哭!
来源:情感大头说说作者:洞察网2025-10-30 08:28:31

刁海明走了八年,很多人直到今天还记不得他的名字,可有人就是因为他的一句台词,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兵的那段日子。2017年12月9日那天,北京的冬夜很冷,他在家突然心脏出事,急救都没能救回来。才45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那之后,王宝强和张译泪流满面,连殡仪馆的工作人员都愣在那里。没人料到,一直低调的刁海明,就这样突然不在了。有人说他是演员,也有人说他是老师。可在那些真正了解的人心里,他是“把专业玩明白”的那种人。

刁海明小学时,家里实在没啥条件。他却天天想着有朝一日能站在舞台上大喊。那时候,他父母也不懂什么是表演,但只要等他把功课做完,就让他看两集电影。他搬过几次家,最后到了北京。那年,中戏93班,考进来了。他跟辛柏青、王千源、李乃文是同班,之后大家出头的路不一样,但刁海明待在校园,没想跑走。

1997年,他本科毕业,没直接下工厂,也没急着进剧组挣钱。他继续念硕士,读的还是戏剧戏曲学。毕业后又读了博士。身边好多同学,都在剧组摸爬滚打,他却一头扎进了课堂。别人看他安静,觉得过得有点闷。但他自己说:“我喜欢钻研,我喜欢把道理说明白。”

上课时,他从来不写满黑板,也不摆什么老师架子。他经常让学生上台做动作,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他喜欢讲实际案例,让大家自己琢磨角色和冲突,而不是背那些老掉牙的理论。他在中戏教表导演课,还跑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带了第一届本科班。“表演,不是说表演,是要真懂这个人想什么。”

2002年之后,中戏要搞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他帮着出方案搭班子。2005年,他又到表演系,继续教书。那些学生后来有的成了演员,有的做了导演,但很多人还在说,刁老师教的东西,工作里能用得上。

刁海明演的戏也不算多,但每一部都有分量。2004年,他演话剧《火脸》,又导演了《暗恋桃花源》。校园里喜欢戏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但圈外不怎么火。真正让他有记忆点的是《士兵突击》。他不是主角,但他的“拓永刚”,一个高傲、有点轴的兵,最后没选上特种兵。

拍《士兵突击》的时候,他们在河北一个军营住了好几个月。军营条件差、又冷又累。王宝强是第一次演兵,张译也没经验,刁海明在给他们讲戏,跟导演商量怎么把兵的感觉演出来。剧里拓永刚最后落选,现实里刁海明却带动了整个戏的气氛。

他在《天下兄弟》里演连长,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演邢九鸿,特意去查历史资料,就怕把角色做错。他在《娘》里演李进,每一场家庭戏都要琢磨对话是不是有点假。他从来不靠脸,不靠人缘,靠的就是“认真”。

后期,他拍了《绿色使命》,那是个讲环保的故事,他也参与了剧本的调整。每次别人问他干脆演主角吧,他总说:“演戏不是看谁前面,还是要把角色演到点上。”同行都知道他敬业,不偷懒,也不炒作自己。

刁海明不追名,也不追利,一直在教学生,演戏的时候干实事。

身体的事,从2010年代中期开始露头。最早只是累,呼吸不太顺畅,大家劝他歇歇,可他舍不得下课。2017年下半年,病情严重。心律变了,医生建议住院,他还在家备课。最后12月9日深夜突然发作,家人叫急救,医生现场抢救,但心力衰竭晚期,没能逆转。之后学校发讣告,圈里人转发,有学生公开悼念。

葬礼在北京东郊殡仪馆,12月11日上午。来的主要是老同事、学生,还有几个圈里朋友。王宝强穿的是黑西装,脸肿得明显。张译没再说话,一直低头掉泪。有人拍下照片传到网上。有观众评论:“看过士兵突击再看照片,心里真不是滋味。”

王宝强那时候是草根,他在剧组里什么都不懂,刁海明教他怎么琢磨角色内心。张译后来回忆,刁老师没说对错,只让自己多想想每一句台词背后的意思。拍完戏,二人火了,可没忘掉刁老师。这种圈里哥们情,剧组外也有。

刁海明没做流量明星,也没做“圈内红人”。但他做了一个很扎实的老师,做了一个专业演员。中戏后来设立了刁海明奖学金,奖励那些认真钻研表演的学生。有学生说,刁老师教的“角色心理分析”现在还用得上。还有些人,把刁老师的方法写成教材,继续在课堂上传下去。

刁海明离开后,《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些剧,每年在平台重播。

有网友说,近二十年,不管每年如何,总有人在12月9日发帖怀念,有人贴剧照,有人聊角色。

有人把他这辈子说成短暂,但有人觉得,这样活得踏实。刁海明没追着热搜跑,也不玩花活,他把专业干到了底。他的学生、同事都知道,刁海明教书认真,演戏负责。

圈里有的演员靠包装出名,有的靠炒作吸粉。可像刁海明这样,一辈子不抢头牌,就干专业事,实在不多。他这些努力,最终留下的是一批能干事的学生和一堆不容易模仿的角色。

可如果他身体早些检查,或许不会走那么快?或者说,如果他挑头抢风头,把自己捧起来,是否会红得更久?这个行业里,认真没错,但谁能坚持到底?大家都爱短跑,可有多少人像他说的,“钻研一辈子”?

走到今天,刁海明的名字慢慢被人遗忘,但他的学生还在用他的方式找角色、拍戏。他留下的是“细致”和“踏实”。可在现在的圈子,这种人是不是越来越少?

你觉得,认真教书、专注演戏,是不是值?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根筋的人?到底是踏实做事重要,还是会包装自己有用?这种故事,你会转发还是会忘记?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中戏 演员 张译 王宝强 王千源 李乃文 士兵突击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