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新蝙蝠侠》的别具匠心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03-30 14:40:41

因为本人已经在公众号“读娱”发布了这篇稿件的全文,自己对新蝙蝠侠的想法基本已经说完。但个人比较喜欢这版蝙蝠侠,因此转载这部分文字到B站分享一下。

侦探式的蝙蝠侠是一种逆潮流的怀旧诠释,但同时,蝙蝠侠和谜语人可以说从未这样被呈现过:一个锦衣玉食的孤儿与一个底层孤儿各自的复仇之旅,他们是否真的如谜语人所说是战友,还是在仇恨之外有理性与疯狂的最后抉择?

《新蝙蝠侠》的基本故事矛盾,其实在于解读蝙蝠侠打击犯罪的动力源。在电影中,蝙蝠侠以恐惧为工具对抗哥谭的罪恶,这反倒成了谜语人觉醒的原因之一,后者的做法本质上也是与蝙蝠侠一样的“复仇”,只是手段从蝙蝠侠的不杀变成了杀戮,对象从蝙蝠侠漫无目的的四处殴打罪犯变成了对造就哥谭现状的政客、帮会上层的清洗。而在最后,蝙蝠侠也逐渐看到了自己坚持的深层意义:不仅是作为罪犯的噩梦,也要成为正义者们的旗帜和象征;不仅是作为蝙蝠侠的一面而战斗,也要作为布鲁斯·韦恩而战斗。

《新蝙蝠侠》整体给人的感觉,其实更像《守望者》里罗夏所处的那个罪恶世界,也很像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里的都市——黑暗、潮湿、肮脏、潜伏其中的疯狂和恐怖,蝙蝠侠的低沉自语,就像罗夏和罗伯特·德尼罗的低语一样满怀着孤独和对罪恶的愤怒。

这种黑暗与此前《正义黎明》和《正义联盟》里那种油画、宗教式的气氛不同。《新蝙蝠侠》的气质是更现实、“摸爬滚打”式的黑暗,蝙蝠侠甚至反派们身上的“凡人”性质被前所未有地显著强化,企鹅人没有掏出此前作品中那个花哨的多功能伞,猫女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浓妆艳抹,蝙蝠侠像古早漫画里一样和警察合作断案,没有夸张的飞行器、火力强大的装甲车、超现实的蝙蝠摩托,没有博人眼球的香车美女来伪装身份,只有一件超级防弹衣、一身肉搏功夫和一个侦探头脑而已。

读娱君认为可以这样形容《新蝙蝠侠》:里夫斯导演导演拍出了有别于扎克施耐德、诺兰的风格,是一部别具匠心的风格化作品,同时用还原侦探故事的方式拍摄蝙蝠侠是一次颇具勇气的挑战,也是一部避开“主题乐园电影”之路,更趋向传统电影语境的作品,他像一部气质介于诺兰版蝙蝠侠和《小丑》中间的漫改电影

《新蝙蝠侠》没有3D版本,这其实也让电影的黑色气质没有那么难以令人接受,审美风格强烈的视觉呈现加上情绪恰到好处的配乐使用,总体上的观感是可以非常好的。

但有这种观感的前提,在于观众是抱着怎样的预期去看《新蝙蝠侠》。超级英雄电影“可以这么拍”,是超出了许多观众的预设的——有些观众认为,漫改英雄电影应该有份大量足的特效视觉奇观,有简单易懂的人物关系,有老少咸宜的故事主题;还有观众认为,超级英雄就应该是扎克·施耐德DC电影中塑造的“现代神明”,以沉重肃穆的气质去描述他们人性和神性的冲突才是正道。

而《新蝙蝠侠》与以上两种都不太一样。

《新蝙蝠侠》不再有超人和神奇女侠等超人类介入,不再讨论人性和神性,而是再次还原到人性和社会本身。但与人物、世界观上的朴实相比,《新蝙蝠侠》的视听语言却是极为大胆的。导演抛弃了色彩繁多鲜亮的爆米花电影风格,但也不是将黑暗作为一种表层元素。虽然黑暗粘稠的气氛几乎挥之不去,但电影的节奏也不是一味的低沉和缓慢,导演通过电影视觉语言强化了他自己的蝙蝠侠电影理念:

有惊艳的动作戏场景,那段黑暗中蝙蝠的打斗戏,以枪口闪光短暂点亮镜头画面,令人过目不忘,让人想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那段黑暗中的复仇,闪烁的手电灯光;而在常见的追车戏中,《新蝙蝠侠》采用了大量近距离的镜头,紧张和真实的气氛营造得十分成功。

色彩的运用、镜头语言的设计不乏仪式感,此前扎克·施耐德导演的DC电影中有大量此类名场面。而《新蝙蝠侠》里追车戏结束后企鹅人看到的蝙蝠侠倒影、日出时的哥谭市、蝙蝠侠点燃红色信号棒的画面,也都是象征意图明确的镜头语言,与影片情绪结合得十分到位,在影院中的观感堪称震撼。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xP2VFqQ30TpKn7HYJjF_Q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新蝙蝠侠 正义黎明 扎克施耐德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