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影评】《步履不停》:中年丧子、次子废物、老公出轨,母亲平静书写一首生活的叙事诗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05-09 10:54:19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的剧本初稿大概是在2006年完成的,对于他而言,这部电影更像在为逝去的母亲“服丧”。思考着如何面对母亲去世的现实时,他将《步履不停》拍成了电影。

导演的自传小说介绍到这个创作背景时,我回忆了一下这部家庭叙事电影,似乎没有什么段落在表达悲伤。是的,是枝裕和带着要拍一部“愉快的、不悲伤的”电影的意识,拍出了这一部没有泪水的电影。

冯小刚曾经形容,看是枝裕和的电影适合泡杯清茶,慢慢品。是枝裕和的诸多作品,情节看似平淡如菊,而每每回忆时,往往会不自觉嘴角上扬,回忆起某个慵懒的午后,与家人、与姐妹、与好友奢侈荒废的时光。

那些时光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却定义了我们人生的“意义”,日子不就是这么过得吗?

《步履不停》中,是枝裕和融入了自己诸多生活场景进行创作,比如电影名字就取自歌曲《蓝色街灯下的横滨》的副歌,比如影片中母亲经常略带世俗地谈论家长里短,这带着导演母亲“有点俗气”的生活影子,影片中母亲叮咛儿子注意牙齿,也是导演本人在生活中常听到的“唠叨”。

创作母亲形象时,是枝裕和选择了他信任的御用女主角树木希林。影片呈现上,树木希林确实呈现了一位既世俗计较又平静坦然的母亲形象。整部影片,看不到用力的电影语言去刻画家庭伦理,反而在家庭聚会式的交流中,呈现真实的亲情羁绊,母亲正是牵引一家《步履不停》的那根纽带。

母亲心里有碗端不平的水

继承父亲衣钵成为医生的长子在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不幸身亡。长子一直是父母的骄傲,绘画为生的次子良多似乎自小是“空气”,哥哥光芒无限,良多身上的微光在哥哥的影子下荡然无存。

哥哥去世,注定在父母心中留下了完美的、不可替代的位置。而家人相聚的契机正是祭奠哥哥。是的,哥哥虽然不在了,可到处都是他的影子。

其实在父母的心里,孩子终究还是有个排名的,很难并列。

《人世间》中,周秉昆一家人躺在炕上,“不争气”的小儿子调侃父亲“咱们姊妹仨,谁最好”,这是现实中多少子女藏在心中迟迟不曾向父母发出的疑问。即便是独生子女的我们,是不是也曾暗暗跟“别人家”的孩子较过劲儿呢。

《请回答1988》中,二女儿德善的生日总被遗忘,在姐姐和弟弟之间时常被父母当作小透明。“二女儿的悲哀是一直存在的,就像这个世界所有的老二一样,姐姐是姐姐,弟弟是弟弟,所以都得谦让着。但我以为我如此崇高的牺牲精神,爸爸妈妈是知道的。原来,不是。有可能,家人最不清楚。”这段旁白不知戳中多少子女的心。

《步履不停》中,母亲从没掩饰过对大儿子的思念。当年父亲偷了邻居家的玉米,拿来给母亲制作天妇罗,不巧邻居也来分享丰收的玉米,“玉米对玉米”的尴尬得益于大儿子的解围,这段回忆父母记忆深刻,多年后依然对围坐在餐桌旁的孩子们津津乐道,同时也得意洋洋夸赞着聪明的儿子。

但其实,那一句解围出自二儿子良多之口。是父母记忆偏差,还是父母潜意识地把“最优秀”的一切都给了大儿子。生活中,又何尝不存在着这样大大小小的美丽“误会”呢。

母亲时常后悔在儿子要去海边玩耍时,没能把说那句“小心点”送到儿子的耳边,也许说了,儿子就不会出现意外。但,也许说了,意外还是会发生。

所以,母亲坚持让被救者良雄年年来家里拜访,待他走后还要嘲讽一番。提及被救者,母亲面色沉重地说道“无人怪罪才是最痛苦的”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在年迈的母亲心中焦灼,她又如何忍心把大儿子从心中的第一名位置替换,替换便意味着放弃,预示着遗忘。

母亲心里的那碗水,想来是端不平的。

母亲心里有堵坚韧的墙

家中的顶梁柱无疑是那位自负又小心眼的医生父亲。即便到了晚年,父亲还在埋怨为何孙辈回来都称这里为“奶奶家”,明明家里的钱都是他赚回来的。

但就是在这样的家中,他以为能够掌控一起,殊不知直到晚年他才明白,在老伴儿面前,他不过就是一个“小学生”。

父亲在全家人面前调侃年轻时听音乐会,母亲毫无审美听着睡去的囧事,这无疑想在家人面前炫耀自己一家之主的品味。母亲却若无其事地用一张《蓝色街灯下的横滨》唱片堵住了父亲阴阳怪气的嘴。

隔着浴室屏障,泡在浴缸里的父亲询问屏障外打扫的母亲,唱片是何时买的。母亲没有放下手上的活,轻描淡写地说道“我背着良多追到那女人的公寓前,房间内传来你的歌声。”

镜头前,满头银发的老父亲羞愧难当,虽然一丝不挂泡在浴缸,其实早已在母亲面前穿上了皇帝的新装。

母亲为了家庭的和谐,选择多年隐忍,心中那堵坚韧的墙坚不可摧,任他是谁都不可能僭越和侵犯。自负一生的父亲,步履蹒跚时终于明白谁才是家中的王,到底是谁拿捏住了谁。

传统的母亲似乎与现代定义的“独立女性”毫不贴边,但是她那捍卫家庭的决心岂是常人所能及。

母亲心里有把偏心的尺

这里的偏心与“端水”尚有区别,“端水”是对内,对自己的孩子;偏心是对外,对孩子的家庭。

良多与妻子是重组家庭,妻子丧偶带着儿子改嫁良多,良多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世俗的母亲自然无法避免地“催生”。

扫墓途中,母亲轻描淡写说道“你们会生孩子吗,有了孩子要离婚就难了”。母亲认为良多的妻子是丧偶而非离异,离异跟前任的感情是决裂,但丧偶多少留有遗憾,那么跟良多的婚姻难免存在隐患,于是母亲还是希望良多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这个小心思在给良多一家准备的睡衣也可以看出,母亲准备了两套,没有良多继子的那一份。与儿媳的相处中,母亲直截了当提到希望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可以说这个母亲自私和愚昧,但却是无比真实。

这里的母亲并非披着圣母的外衣,她是自私的,她是世俗的,她是不那么高尚的。是啊,这才是现实里实实在在的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子孙满堂、血脉相承、生生不息。

一部轻描淡写的家庭电影,我们又分明地感受到亲疏有别,儿媳、女婿在母亲的心里,就是“外人”。有什么避讳的,是枝裕和平铺直叙,毫不掩饰。对这世间万物,母性是无私的,但对于血亲,母亲的心终究是偏着的。

结语

蝴蝶冬天会幸存下来,第二年变成黄色,翩翩起舞。电影中,黄色蝴蝶显然成为一种意向,代表那些逝去的人。给儿子扫墓后,母亲在屋内追逐一只小蝶。良多一家四口给父母扫墓,身边飞过一只轻盈的蝶。

良多错过了与父母的最后约定,生活脚步从未停歇,不禁令人感叹,还是慢了一步。这就是人生,看似波澜不惊、平平无奇,但却没有那么多下一次。

正如“人间清醒”大张伟曾说“我从来不想去外面看一看,外边的地方花钱就能去,但是家,不是花钱就能回的地方。”

不远处,母亲蹒跚笨拙的身影若隐若现,步履不停。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步履不停 是枝裕和 请回答1988 树木希林 独立女性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