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 > 正文
知天命之年指的是多少岁(一向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为什么把五十岁称为“知天命”之年)
来源:热点网作者:洞察网2022-12-22 16:33:46

《论语》中有一个小章节,可以算是整部书最短的章节了,只有七个字“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那段时间我国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也是信奉鬼神自然崇拜的年代。从考古学家发现的那个时期出土的各种 祭祀用的大型器具什么的就能看出来。在这样环境下孔子尚能教育弟子,不说怪诞悖乱鬼神的话,也不做怪力乱神的事,更不神话自己。他的观点:越是多“怪力乱神”社会越是落后,儒家不能把社会引向愚昧落后中去,所以后来的《四书五经》没有一点“怪力乱神”。

而在《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段意思是很好懂的,是孔子晚年对学术与为人的总结性话语。孔子把五十岁这一年称为知“天命”之年。这对一向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资料图】

首先我们就来看看,这里孔子的“天命”指的到底是什么意思。《论语》里,孔子两次提到“天命”,并且把它和君子的基本修养结合在一起。许多人会认为“天命”表示上天的意志和命令,是不存在的,是迷信。其实孔子说的天命不是迷信。孔子的“天命”,大致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天命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身的命运等。这些都是先我们而存在,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比如,我们生在地球上,生在某一国某一地,生身是男是女,这些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的,就是天命。我们生而为人,这也是天命。我们生在怎样的家庭里,有怎样的父母、兄弟姐妹,这也是天命。这一切,都是我们必须认知和认同的,必须无条件接受的。同时,我们还得尽相应的责任,这就是天命的主观方面:包括人的道德责任、为人的准则、人的信仰、人的理想等丰富的含义。就是要认识到人是有道德使命的——人不仅是一个道德的存在,从而区别于一般动物,而且人还负有建设道德世界的责任。所以,孔子的“知天命”,不是指“知晓”、,更是“认知”“履行”的意思。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孔子为什么把上述这些称为“天命“

孔子年轻的时候博览群书,初读《周易》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易经》并没有什么大的印象只是说:“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 年轻时孔子对《易经》的评价并不高,觉得其就是一本“算命 ”的书,对它更多的兴趣主要 在”古之遗言“上,关注的是其道德训诫意义。

然而于孔子而言,其出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显然当时各国对于孔子的信任程度有限,且政治局势非常复杂,于是足智多谋的孔子也显得力不从心,到处碰壁,孔子对于自己的到处碰壁也是感到无奈又无力改变,这换谁心理都有点接受不了,更何况一个儒学大家。

在经历50年起落沉浮的沉淀后,孔子与五十岁这一年再一次仔细研读《周易》后感慨,原来这本书不是讲“算命 ”的而是讲天地万物自然变化规律、法则的。懂得、了解并且能运用这种变化规律了就是知其“天命”,知晓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而知其天命后并代表就要无所作为、听天由命 ,相反正因为知道了自己天命何为,才增加了自己处世的热情 ,知道自己任务在哪里,所做一切都是有的放矢,所经历的艰辛困惑也人是积累一些人生经验,更能懂得“天命”通俗点讲就是;人到了这个年岁,我们终于参透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初步达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成败得失应该了然于胸,不去怨天尤人,不会自我堕废,保持一种通透的眼光,见山是山看水是水。

于是孔是便把读懂《周易》的五十岁这一年称为知“天命”之年。

后来感慨道 :“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如果能多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在五十岁之前学懂《易经》那么我的人生就不会有大的偏差了。

可见《周易》对与孔子影响也是极大的,此后《周经》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整理更名为《易经》成为儒家学者必学“四书五经”的“五经”之首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怪力乱神 四书五经 变化规律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