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去年927新政整整11个月,上海终于再出新政了。
这次的力度,怎么说,感觉像是试探。
先看个快速版,正文详细解读:
【资料图】
一是外环外松绑。有资格买房的人(沪籍或1年社保),在外环外买房,不限套数,想买几套买几套!
二是单身平权。单身购房政策和家庭一样了。
三是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能先提出来付首付,而且提了还不影响你贷款额度(简称“又提又贷”),但要注意,这个优惠政策只给新房用。
四是商贷。银行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利率,理论上二套房也能享受到首套的低利率。最后一句话,理论上小银行利率可能会做到比大银行低。
五是房产税拉平,非沪籍买首套房,也免房产税,买二套人均60平免税。
有自媒体和中介在吹说是“史诗级放松”,也有中立点的嘲讽“脱了,没全脱”。
我比较中立,想好好跟大家一起聊聊新政背后的小心思。
最核心的变化是外环外不限购套数了。
注意,不是全面放开限购,跟北京的路子如出一辙。
只针对已经拥有上海购房资格的人——要么有户口,要么缴满1年社保。
为什么是外环外?看北京的五环线。
上海从年后开始,除了一些热门板块热门楼盘,剩下90%以上的外环外新盘,都上了中介的分销名单。
只要能拉到一个人头,开发商就给中介或渠道数十万的佣金。
外环外,就是如此饥渴。
但反观市区新房供需依然紧张。
有点救(外环)急不救穷(市区供应不足)的味道。
还有一个变化。单身人士限购套数和家庭拉平了。
表面看是对单身群体的解放,都按照家庭政策执行,没有单独的限制条款。
沪籍单身对应沪籍家庭,非沪籍单身对应非沪籍家庭。
但仔细想想:一个单身人士,有多大可能买完第一套,还想买第二套?
刺激的就是那些本来就财务自由的单身。
或者富二代富三代们。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次新政不是能不能买的问题,而是不限购之后,买不买得起的问题。
政策制定者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更明白:
上海楼市需要拉起一个新的购买预期,这次就让富的人先来。
支持公积金付首付、又提又贷。
听起来很美,但背后藏着两个小心思:
第一,引导你去买新房。
因为只有买新房才能享受“又提又贷”的优惠,二手房不行。这是在帮开发商去库存,毕竟背后还牵扯土地财政。
第二,锁定你的未来收入。
公积金本质上是你自己的钱,现在允许你提前拿出来买房,等于把你未来二三十年的收入提前锁定在房地产里。
又是更深层次的绑定。
商贷利率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这个政策最有意思。
表面上是在降低购房成本,实际上是在抹平投资和自住的界限。以前银行用利率差别来抑制投资需求,现在这个差别消失了。
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需要投资客回来救场。
非沪籍首套免房产税了,这个政策和一个BUG有关。
按照现行政策,非沪籍买首套就要交房产税,但现在外环外可以买多套了。
如果第一套就要交税,谁还愿意买第二套?所以这个补丁不得不打。
但这个BUG暴露了一个矛盾心理:
既想刺激买房,又不敢真的上海全面放开限购。
所以谁才是新政真正的赢家?
这次新政的最大赢家,是那些早就准备好资金、只等政策东风的高净值人群。
也就是我说的,让富的人先来。
他们会在外环外的优质板块,供需相对比较紧张的,像唐镇、南翔、七宝、莘庄、大虹桥等板块,抄底一些品质笋盘。
他们会利用利率下调和套数放开的机会优化资产配置。
他们甚至可能通过先买后卖的方式完成置换升级。
那些原来就很偏远的、无人问津的,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
对大多数买房人来说,前后几乎没有变化。
对大部分外环外房东来说,这可能是仅剩不多的,外环外热度期置换到外环内的跑路机会。
[责任编辑:linlin]
每日热门:雅安雅叶茶叶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下一轮,“苏超”预约购票规则将调整|每日关注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核准傅君锋漳平民泰村镇银行董事、行长-热门
视点!记者:埃尔切正致力于从曼联租借马拉西亚,里尔同样有意
生意社:8月28日北京地区EVA市场行情大稳小动|关注
单店营收提升23%,毛利率提升超5%,雍禾医疗驶入盈利上升通道|焦点日报
丰田:7月海外汽车产量达554,730辆,同比增长12%
快讯:运营商新操作,让手机状态栏变“广告位”,网友炸锅
云图控股:推进湖北应城基地70万吨合成氨项目,完善氮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新要闻
中源协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777万元 同比下降32.2% 今头条
中金:维持中海物业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6.5港元 热文
机构:到2028年折叠屏手机在欧洲高端市场销量份额将接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