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启德教育高管行:如何在国际化竞争中打造差异化价值

来源:华声晨报网作者:王佳2017-12-27 11:34:03

启德教育高管行:如何在国际化竞争中打造差异化价值

十六岁拿全额奖学金去日本读高中,以优异成绩考入东京大学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相继入职于美林证券与花旗银行,攻读哈佛MBA,毕业后进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目前在启德教育集团担任留学事业部副总经理一职,她就是郭蓓,自信乐观、喜欢挑战、无所畏惧。在近期启德教育“2017通往无限可能”的全国高校主题巡讲中,郭蓓以个人丰富的留学经历为蓝本,向在校大学生们分享了如何在国际化竞争中打造个人差异化价值,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心得体会。

东京大学四年,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未雨绸缪、始终有危机感的郭蓓从大一即启动了一件“很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就是学英语。“学英语这件事情真的很紧急吗?肯定不是,只是觉得这事肯定在将来会对我的人生有很大作用,因为英语是个工具。所以我那时候就找了我的国际生同学,他是保加利亚人,会讲英文,但是日文不太好。我就跟他说,我说你跟我讲日文,因为你想学日文,我跟你讲英文,我们就这样练习,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英语和日语的口语。他说有道理。我在那段时间的英语口语提升得非常快。那时候也看了大量的英文的影视剧,我每看一个镜头的时候,我都是听,听不懂的时候我就看字幕,看字幕我就知道这个话的英语是怎么讲的。”

“在面试美林证券的时候,大老板是个英国人全程讲英文。入职之后,大老板的秘书对我说,郭蓓你知道吗?那天老板面完你之后,手舞足蹈地回到办公室说,天哪我怎么能够面到一个英文讲到如此流利的东大生。东京大学毕业的学生,平时见到的都没有办法跟我对话,这次居然来了个这么自信,英文又讲得这么好的东大生。”谈到她的特点,郭蓓说,“能力差异要靠自己去创造,创造的时候,就是去关注对你来说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大学“试错期”,明确自己想做什么

“实习这个问题不用去想,一定要做。为什么?你只有真正去做了,去体验了,你才能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行业,什么专业,不然你永远生活在一个象牙塔的顶端,活在想象里。”从大一开始,每年的暑假郭蓓都不回国,连续三年做了三年的实习,分别是在日本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商社三个日本的支柱型产业,“当我的简历递给我当时申请的美林证券的时候,我的简历不只是两行字,除了东京大学本科毕业比较亮丽之外,我还有三份实习的经历。”

在郭蓓看来,大学是步入职场之前的“试错期”,“大学的时候犯错的成本是最低的,你一旦踏入社会之后你犯错的成本会随着你的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高。你现在尝试了,这个不是我喜欢做的,我赶紧换一个方向。不能等到毕业后找到工作之后你再会尝试,那时候再扭转乾坤,再想换一份工作就很难。”

以色列游学,用读书提升思维能力

30岁之前去过23个国家,最让郭蓓震撼的是以色列。2009年的春节,她去以色列游学,见到教授朋友的九岁男孩,走哪儿都拿着一本书,停下来有空的时候就看书,“我当时很惊讶,我说为什么你老是在看书,他说,因为我从小到大我爸爸妈妈告诉我说,战争可能随时夺去我们手上所有的一切,但是战争唯一夺走不了的是我的知识和大脑,还有我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去哪里,我都必须给自己储备知识,我必须得给自己增长见识。”

九岁男孩的话深深触动了郭蓓,“难怪世界上最创新的企业、最好的医药公司都集中在以色列这么小的地方。我开始反思,自己从日本切换到美国,又切换到中国,行业和公司也换了不少,我发现,最终能让自己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自由切换的,正是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感悟和思维方式,这是我能一直带着走的能力,不受限于地域、国家与行业。”

“一定要多读书,相对于聊天,听讲座,书的思维密集度是最高的。写上一本书,作者可能要花三到四个月,甚至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而你读完一篇文章多长时间?十分钟,你读一本书多长时间,最多两天吧,你两天读完他两年的心血与思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思考的提升。”在郭蓓看来,读书是提升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哈佛商学院,两年练习六百个案例

“如果说哈佛商学院给我带来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第一带给我的是思考的肌肉。在商学院的时候,我们两年一共练了六百个案例。这六百个案例,代表是六百种不同的公司,属于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的行业,面临着不同的企业运作阶段,包括创作期、发展期、转折期与破败期。案例一开始都是说企业面临的难题是什么,如果你是企业方,你最终会给出怎样的方案?你会怎么做?”

“连续两年时间,每天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在课堂里,在每个案例的情境下设身处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同学提议的不足之处进行质疑。在九十个同学与一位教授的互动交流中,展露出的是所有人的思想闪光点,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经过六百个案例的训练,我相当有自信。为什么?是因为记得住六百个案例当中每一个细节吗?不是,也绝对不可能。”郭蓓认为商学院的根本是在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比信息更重要,“我现在管理企业,碰到任何问题的时候,我能迅速做出第一反应,就好比一个球扔过来的时候,我能立马能接住,我的敏捷度和一般人不一样,这就是我的差异。”

国际化竞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有人做过美国五百强公司的CEO国籍调研,一共75个人是外国籍的,其中有10个是印度裔的,一个是中国台湾,一个是中国香港,中国大陆没有。”2010年郭蓓哈佛商学院毕业时,哈佛推举的新院长是印度裔,是哈佛商学院百年校庆历史上第一位印度裔院长,“他说哈佛商学院虽然是全球最顶尖的商学院,但是我还认为我们现在的课程没有办法创造未来十年以后适合国际化社会和企业的管理人才。我要去做改变。第一个改变是什么?商学院六百个案例中太多的美国企业了,当中三分之一需要是非美企业,为什么?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优秀企业,不是美国企业。第二个改变是,一年当中四分之一的时间,学生必须在海外渡过的,帮助企业去做研究项目,实习项目。为什么?因为要淬炼国际化的人才。”

国际化竞争并非远在美国,“我有一个朋友,他当年是上海交大工科生,材料物理系的。进到了黑莓,还有诺基亚,专门做手机的芯片设计的工程师,一直以来都是香饽饽。但是有一天,突然英特尔说可以帮各个手机厂商定制芯片的时候,他的岗位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如果他要去做同样的工作,必须去英特尔,研发中心在美国。他不想去美国,他觉得他没法适应住在另外一个城市另外一个国家,结果他失业了。当年我们理科班的翘楚居然会失业,这说明了什么?”郭蓓说,“国际化竞争并不仅仅发生在同学与同学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发生在企业和企业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竞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责任编辑:邵峰]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洞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涉及金融财经的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洞察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洞察网

洞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