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这里的人忙碌在腊月里
来源:群众新闻作者:洞察网2023-01-19 09:48:26

“喂,老李吗?你要的黄酒已经发货了,保证你能在除夕夜,吃着年夜饭、喝着咱家的黄酒……”“谢村黄酒是我国北派黄酒的杰出代表,素有‘南有绍兴加饭,北有谢村黄酒’之说,您大可放心……”1月8日一大早,在洋县谢村陈全林黄酒坊内,今年35岁的陈冲,刚放下电话,又给身边的客户介绍说。


(资料图片)

走进酒坊,就能看见排列整齐的大缸。缸口盖着厚实的草编缸盖,揭开缸盖,只见糯米已经在酒曲和温度的影响下,发生了质的变化。缸中的竹编过滤器里,是清纯透明的黄酒,散发着阵阵酒香。

“谢村黄酒不加色素,不加香料,不加糖,不加防腐剂,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作为洋县谢村陈全林黄酒坊的第十代传承人,陈冲自豪地说。

进入腊月门,年味浓起来。然而在美丽的朱鹮之乡洋县,有着这么一群人,一到腊月却更加忙碌,酿黄酒、挂挂面、晒粉条、做枣糕馍……一片忙碌景象。

挂面晒出好生活

1月1日清晨,五郎庙社区十组的80后小伙子张涛一家就开始忙着制作手工挂面了。

“怎么,元旦都不过了,今天就忙活开了?”门前过往的乡亲不时打趣招呼张涛。

“这是四川的老顾客订购的年货,不能怠慢,必须得赶出来,及时给他发过去。”张涛说。

五郎庙社区生产手工挂面历史悠久,每年农历10月村民们才动手开架制作手工挂面。“以前是我做,现在上了年纪,面架上的活干不了了,就做和面、开条、搓条、盘条、扑面、上棍等这些活。去年,我们用了近3万斤面粉,收入10万多元。今年,运输方便了,可能销量还要更大一些。”年过六旬的张涛父亲张成林,一边介绍,一边将面条抛向空中,摔在案板上,搓了起来。

不止张涛一家忙碌着,在五郎庙社区的街道两旁、农户院落,一架架细长的手工挂面排列得整齐有序,村民们收面、裁面、捆扎、装箱忙个不停。

图为闫雄正在面架上挂挂面。

“这几年,手工挂面好卖多了。一方面县上各级都很重视,扶持和监管力度很大,另一方面做挂面的村民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大家都坚持手工制作、零添加,比着提高挂面干度、操作间清洁度和减少挂面的含盐量。现在,村上还成立了洋县垚垚手工空心挂面专业合作社,吸纳了40多家手工挂面生产户一起发展,大家再也不怕挂面难卖了。”同样正在赶工做手工挂面的村民闫雄高兴地说。

近年来,五郎庙社区把手工挂面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每年加工面粉60万公斤,实现产值200多万元。以闫雄、闫建华、闫长明、张涛、张天振、张新民等为代表的手工挂面生产能人大户,也为传承传统工艺和振兴乡村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粉条变致富“金丝”

在洋县槐树关镇周湾村洋县农惠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晒场上,褐色的红薯粉条晾晒在暖阳下,工人打粉面、搓坯子、捞粉条、晾粉条、包装入箱各司其职。

图为工人在捞粉条。

“家里种的红薯,卖给了合作社,我也在合作社干活,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合作社既帮助我们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又带着我们致富。”在合作社的晒场上,农户杨丑女一边晒粉条,一边说。

“我们村盛产红薯,村里发挥资源优势,把红薯初加工作为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并成立洋县农惠种养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红薯产业。这是给宝鸡客商预订的1万斤手工红薯粉条,现在才装了一半。”周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太安指着码放整齐的粉条说。

槐树关镇地处洋县东部丘陵地区,适宜红薯生长,群众有着制作手工红薯粉条的传统。据了解,洋县农惠种养专业合作社仅红薯深加工一项,每年实现收入30万元,为当地村民增加务工收入10万多元。

近年来,槐树关镇按照建设“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辖区红薯产业发展优势,把红薯初加工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引领村民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目前,全镇形成红薯初加工合作社、专业作坊26家,年生产手工红薯粉条100万斤,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枣糕馍蒸蒸日上

“刚开始,我做的很慢,做出来的成品质量也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快就学会了,现在每天可以做350个,日工资在100元左右。”走进洋县纸坊街道李家村社区的洋县鹮乡之礼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靳继兰一边给枣糕馍上点红点,一边说。

图为工人们正在加工枣糕馍。

在洋县鹮乡之礼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名工人熟练地揉面、戳条、称重、塑形、点红点、镶枣,忙的不亦乐乎。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洋县人,我从小就和枣糕馍结缘。洋县枣糕馍外酥里软,存放上3个多月也不变味、不会硬。纸坊街道有着做枣糕馍的传统,以前都是手工作坊做,2021年5月,我在自家小作坊的基础上,建起了这个食品公司,引进了标准化生产线,希望能在推动枣糕馍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同时,带动乡邻们更快更稳致富。”洋县鹮乡之礼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王宽说。

目前,洋县鹮乡之礼食品有限公司建有标准化食品生产车间1300平米,10万级净化车间100平米,日产枣糕馍3万个,公司可吸纳劳动力50人,产品远销山东、山西等地。

“洋县枣糕馍标准化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枣糕馍的制作走出了小作坊,走上更广阔的市场。下一步,洋县将进一步鼓励引导县域内小微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更大动能。”洋县县长张军说。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