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当元宵遇上非遗,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动态焦点
来源:群众新闻作者:洞察网2023-02-05 09:46:37

当“元宵”遇上非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万家灯火闹元宵,人间最美是团圆。当“元宵”遇上非遗,将碰撞出怎样美丽的火花?

元宵节,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元宵”,我国历来有“闹”元宵的习俗。一个“闹”字,道出元宵佳节的欢腾与热烈。

因此,元宵节不光是赏花灯、吃汤圆,亦是一场盛大的民俗展演。

于是,元宵节多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婉约之美,还有那赓续不断、代代相传的非遗文化。而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密码。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闹元宵”也有了更多更新的“打开方式”。日前,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炉,92个项目成功入选,其中不乏传统年俗项目。

在陕北,当夜幕降临,锣鼓唢呐声鞭炮声齐鸣,五彩缤纷的人们扭起秧歌儿“闹元宵”;在关中,一把剪刀、一沓红纸,剪出了对人们生活的热爱;在陕南,一场被称为“三点水”的吉祥宴席,承载着大伙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勾起了多少人浓浓的乡愁……舌尖上的味道、眼中的色彩、耳畔的喧嚣,这些绚烂的文化记忆,构成了陕西民俗文化的生动图景,也打开了我们面向传统文化的新视窗。眼下,不少人感叹,非遗“活”了,年味儿更浓了!

过完元宵节,这个“年”才算是过完了。趁着正月十五的美景良宵,让我们吃一碗汤圆,看一场非遗展演,互相道一声平安团圆。 春光已至,大地回暖。朋友,新的一年,愿你用双手织就新光景,让梦想一路远行。(陈艳/文)

陕北彩门秧歌:红红火火闹新春

1月30日17时许,夕阳照射在延川县延水关镇中塬村慈善幸福院,静谧而美好。

慈善幸福院里住着10多位老人。听说今天有秧歌表演,大家非常兴奋,早早来到村口等待观看。

“正月里,延川人要闹大秧歌。陕北彩门秧歌是延川大秧歌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主任马向军说。

1月30日晚,在延川县延水关镇中塬村,中塬村秧歌队伞头白婷婷(手持话筒者)正在领唱。

陕北彩门秧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伞头。伞头起领唱和领舞的作用,肩负着指挥全局、调动情绪、评论演出,以及秧歌队与外界交往、答谢、祝贺等一系列职责,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唱秧歌来实现。

代表主队中塬村秧歌队上场的是39岁的女伞头白婷婷。表演前,她嘴里一直默念着秧歌唱词。“今天,我们延川的‘名伞头’张荣老师来到现场,我激动之余难免有些紧张。”白婷婷笑着说。

1月30日晚,在延川县延水关镇中塬村,陕北彩门秧歌市级传承人张荣(手持话筒者)正在领唱。

彩门旁,70岁的陕北彩门秧歌市级传承人张荣正在给村民们指导。他介绍,彩门是临时搭建、可活动的礼仪接待道具,主队会在这里举行迎接客队的隆重仪式。彩门也是伞头们比技、比艺、比舞、比唱的重要场地。

夜幕降临,彩门上的花灯亮起,两旁围满了观众。客队贺家河村秧歌队准时赶来,表演正式开始。

1月30日晚,在延川县延水关镇中塬村,贺家河村秧歌队伞头高永原(手持话筒者)正在领唱。

只见两队的伞头晃动着手中的花伞,在彩门处对唱起秧歌。唱罢,秧歌队伍在锣鼓声中开始了欢跳。

张荣在一旁介绍:“彩门秧歌是两村秧歌队互拜互访的一种形式,彩门一般设三彩。一彩场地设在村外地势平坦宽敞、客队进村必经的地方。探马先在村外联系,客队伞头给探马唱一首秧歌,到彩门前再唱拜‘日照官’‘虎头牌’等的秧歌,再唱拜‘驿丞官’,然后三蹿三拜,和主队伞头对唱打彩门。”

二彩秧歌是表演秧歌,这个环节最考验伞头的功底。彩门移至村中,双方伞头开始对唱,仍然三蹿三拜,一问一答。唱几首秧歌,完全由双方伞头的水平决定。

三彩移至表演场地门口。这一处的彩门多数是固定的,搭建地更加讲究、气派。在这里,双方联合表演,互相献技比艺。

“秧歌唱词灵活多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时事要闻、历史名人典故、乡风民俗、农事村情……所以伞头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唱出正能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好秧歌。”张荣说。

张荣19岁就开始担任伞头,曾出版《秧歌伞头艺术》一书,广受好评。如今的他,依旧奔波在各大秧歌活动现场,指导年轻人学习陕北彩门秧歌。他说要把陕北彩门秧歌传承好,当好延川非遗文化的宣传员。

“正月里来正月正,锣鼓唢呐声鞭炮声,五彩缤纷人欢腾,扭起那秧歌儿迎新春,哎嗨咿呀嗨!”正如这首《闹秧歌》所唱,秧歌是深入陕北人基因里的精神印记。新春佳节时,陕北人总要用风光排场的秧歌,红红火火闹新春。(记者 陈宏江 )

兴平剪纸:巧手剪出浓浓年味儿

火红的剪纸,映出红红火火的新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九,咸阳兴平市北十字广场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一场由兴平市文化馆组织的“剪纸庆元宵民俗送祝福”活动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一把剪刀、一沓红纸,在剪纸艺人们巧手翻飞间,一幅幅富含美好寓意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人们眼前,把过年的喜庆氛围渲染得格外热烈浓厚。

“元宵节前,我们将持续组织剪纸艺人为群众赠送剪纸作品活动。这既是一次传统非遗文化的弘扬展示,又能进一步丰富节日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兴平市文化馆馆长任骧说。

中国人对于年的记忆,少不了一抹剪纸红。剪纸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每逢春节,人们把各种象征吉祥喜庆的元素浓缩在一张张火红的剪纸中,贴于门楹和窗户,在营造浓浓年味儿的同时,也寄托着对新一年生活红火、接福纳祥的美好希望。

活动现场,10余位兴平市民间剪纸艺人围坐在一起,用指尖上的“魔术”,精心设计创作出大大小小的新春主题剪纸作品。叠纸、构图、剪刀辗转、纸屑零落,一双双巧手稳健地在红纸上蜿蜒游走。不一会儿,憨态可掬的兔子,寓意美好的“福”字,纹样精美的花卉,惟妙惟肖的人物等镂空图案便跃然纸上。

“剪刀要先从这里进行穿花……”兴平剪纸非遗传承人杜军护在为剪纸艺人进行指导。说话间,一只“福兔”便从红纸上“跳”了出来,引得现场群众拍手称赞。

今年45岁的杜军护是兴平民间剪纸的领军人物,受母亲熏陶影响,自幼开始学习剪纸。几十年来,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热爱的剪纸艺术中。为了让兴平剪纸更好地被传承和发扬,他常年奔走在全国各地,搜寻散落的珍贵剪纸作品,在继承民间剪纸花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为剪纸爱好者潜心传授剪纸技艺。

“兴平剪纸既不同于陕北剪纸的粗犷豪放,又不同于陕南剪纸的细腻秀丽,兼具南北风格,具有浓厚的关中人文和地域特色。”杜军护介绍,春节期间,兴平剪纸艺人们开展剪纸进万家、进社区、进养老院等系列活动,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兴平剪纸艺术,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兴平剪纸历史悠久,汉武帝茂陵南侧出土的一组文物,可以算是兴平最早剪纸艺术的雏形。那是一组金银箔剪刻作品,指甲般大小,图纹有虎、象、怪兽、鸟、云纹等。作品造型精巧、生动,巧夺天工。除与现在的剪纸所用材质不同,该组作品已具备了剪纸的造型方法和制作技术。兴平剪纸种类丰富讲究,形式有单色、对色、摞贴、描绘等,题材上以民间风俗、劳动丰收和生活情趣为主,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期盼。2022年,兴平剪纸被列入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在兴平,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时俗节令,都能看到兴平剪纸的影子,并因此产生了数十位民间剪纸代表性人物。

“太精美了!这些剪纸作品不仅给人一种喜庆的氛围,也让我亲身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领取到现场赠送的剪纸作品,市民魏立鸽一边欣赏,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火红的剪纸映衬着人们的笑脸,把一份份美好的祝愿互相传递。(记者 席晨)

古镇宴席“三点水”:传统宴席承载浓浓祝福

2月1日16时许,柞水县凤凰镇屈记古镇私房菜内,主厨屈勇把前一天就涂抹了蜂蜜腌制的五花肉取出,准备开始烹饪。这是客人前天跟他预订的“三点水”宴席。

古镇宴席“三点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菜品讲究、注重养生,被评为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点水”宴席是柞水社川河流域民间的一种传统宴席,自明末清初以来,一直经久不衰。柞水县文旅局副局长吴学勤介绍,凤凰镇古称凤凰嘴,早年称“三汊河口”,唐武德九年,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山西等地人迁入,在此务农经商,兴建街房。各地移民在早期将自己的饮食习惯演进成宴席“八大件”,咸丰年间形成了“十大碗”。同治初,在“十大碗”的基础上加入三道甜食,再配入八道凉菜和四个座碗而演化为“三点水”宴席,并形成固定的菜谱,成为当地一种特有的传统饮食文化体系。“三点水”宴席主要用于逢年过节、婚庆、祝寿、小孩周岁等宴请宾客。其主菜也叫热菜,大都采用蒸笼蒸制而成,寓意“蒸蒸日上”。因席间宾客需用清水三次清洗汤勺,故称“凤凰三点水”。

2月1日,主厨屈勇正在准备“三点水”宴席的食材。记者 王晨曦摄

古镇宴席“三点水”主要在柞水县凤凰古镇屈府中传承。史料记载,湖北郎中屈天喜,从南方迁入凤凰街,开办天寿堂药铺,做药材生意,因广交朋友、善待宾客,其夫人冯琴惠又是乡间大厨,便传承用“三点水”宴席待客,后传给其子屈正林、媳曹友莲,屈正林夫妇又将制作技艺传给其次子屈勇。如今,屈勇作为第三代传承人,他一边传承“三点水”宴席传统,一边挖掘民间传统菜肴、进行探索创新。

“制作‘三点水’宴席,首先是选材备料。主要食材以猪肉为主,有的菜在烹饪前至少要提前一天进行腌制,这样才能保证口感;其次选用农家自产豆芽、豆腐、红白萝卜、青菜等作为辅料,全部食材均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屈勇介绍,“宴席有讲究,入席前,先上四荤四素八个凉菜,中间放一个干果顶盘。席间,分三个轮次上热菜,每轮次上两道热菜,一道汤池碗,同时端上一碗清水,因三轮汤池味各有不同,含甜咸酸辣,所以,每个轮次端一碗清水,用于食客清涮勺羹,这就叫‘三点水’。宴席主食以米饭为主,菜肴有四个蒸碗条子肉,衬碗用豆酱、腌菜、香椿等,同时上凉拌豆芽、凉拌洋芋片、凉拌莲菜、自制腌菜四个素菜,烧一道清淡的豆腐青菜汤。”

屈勇介绍,“三点水”宴席的丰盛,过去只有富庶人家才能做到。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此宴席已很少有人去做。“准备一场宴席,至少要提前一天备食材,因此,客人如果想吃一回席,都要提前来预订。”屈勇说,“恰逢元宵佳节,张先生带着家人品尝一回传统宴席美食,‘三点水’宴席也叫吉祥宴,取席中‘鸡’‘羊’谐音,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屈师傅精心准备这满满一桌的美味佳肴,让我们吃出了幸福,了解了‘传统文化’,希望接下来一年能带给家人吉祥。”客人张勇说。(记者 王婕妤)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是正确的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