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3594名村民变“股东” 背后有怎样的“玄机”呢?
来源:法制论坛作者:徐代军2017-06-26 15:50:57

“游客来了有耍头,我们致富更有盼头。”

近日,在《四川日报》刊登的一篇名为《蝶变的友谊村:3594名村民变“股东”》的新闻当中,对于德阳市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描述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句简单的话,真实的反映了村民生活的“巨变”。

而这背后的变化,有怎样的“玄机”呢?

据《四川日报》报道:去年,友谊村集体收入8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达到18100元。拿着集体资产股权证变身为“股东”的3594名村民,在过去的三年,比其他村多了一条致富“路”——股权分红。

股权分红,四个字,折射出这个不起眼的村落用三年实践,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上的响亮发声,是四川积极推进改革、落实改革举措、让村民更有获得感的真实写照。

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来组织生产,村民的生活或许只能在温饱线上徘徊,对增收致富,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影响有限。伴随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脚步加快,农村的很多人都怀揣着“为了生活更美好”的夙愿奔向了城市,去感知和认识外面的精彩世界。他们之所以这样选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生活的无奈”。

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让村民以资源、资产和资金入股,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股东”,改变了过往以户为单位的发展模式,变为了集体发展“斗”市场。特别是村民不但可以以股权的多少实现分红,更可以依托壮大的集体,就地创业,开辟一条新的增收途径,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

u=1755255404,3401450700&fm=26&gp=0_副本.jpg

村民变“股东”的背后,将让梦想成为现实。

农村散户去发展特色乡村经济,对村民本身而言,大部分时候是想得到而做不到。技术、成本、规划等因素的制约,让看起来不那么复杂的事情,变得遥望而不可及,更不用说搞出花样、做出名堂。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汇聚了散落在一家一户的力量,容易形成发展的合力,把原本只能想一想的“梦想”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各家各户既有股份,集体收入盈利了还能分得份子钱,一举两得,不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更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村民变“股东”的背后,将让村民有获得感。

股改之后,村民的生活质量是提升还是下降?也许,有人会抛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这样的担忧没必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后,村民成为了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集体发展得好,村民的获得就更多,反之亦然。所以,有了这样一种“捆绑”关系,势必会激发他们的智慧。而事实也如此,2014年起,友谊村搞起了专业竞技垂钓和休闲垂钓体验服务,打造了休闲观光长廊、仿古亭台等配套,走上养殖垂钓、休闲观光、农产品采摘等为一体的发展道路。其中,2017四川省钓鱼运动锦标赛在易家河坝钓鱼运动竞训基地举行,全国各地百余名钓协运动员齐聚于此,友谊村在钓鱼爱好者中打响了名气。

村民变“股东”的背后,将让发展越来越好。

通过股改这一招,不仅仅让友谊村的集体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焕发了新活力,更让资源成为了发展资本,提高了收入,激励他们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发展模式。当这样的改变越来越多时,就会从源头上改变乡村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回家乡。像友谊村这样,发展有了人气、有了希望、有了奔头,自然就会越来越好。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发展是正确的。目前,友谊村农家乐数量达到17家,易家河坝生态旅游区解决全村6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1500元。去年友谊村旅游收入突破1500余万元。明年,友谊村还可以实现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的目标。

当然,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四川德阳市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的实践还属于探索推进阶段,在这一进程中难免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要我们“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我们就可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让四川更加繁荣。

[责任编辑:周小兜]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洞察网

洞察网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