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搭乘智能云报道快车 记者下岗并不是天方夜谭
来源:洞察网作者: 魏岳江 丁莉莎2017-07-13 18:08:51

内容摘要:2017年全国两会,是全国各家主流媒体竞技的舞台、媒体融合的战场、全媒体记者的比拼、移动视频直播的竞赛、媒体融合集团实力的较量。各家新媒体直播神器、VR、AV、H5、智能机器人粉墨登场、施展绝技,智能机器人报道初露锋芒,人工智能机器人搭乘大数据+云计算的云报道快车的端倪可见,正深刻地改变着融媒体以人为主体的编辑记者采访报道方式。也许不久的将来,随着纸媒生存空间的不断缩小,90%的记者将下岗并不是天方夜谭、危言耸听,美国的NarrativeScience公司,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利用软件开发的模板、框架和云算法,瞬间撰写出上百万篇报道,成为《福布斯》杂志的主客户。日本开发一个能够写小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能通过学习已逝科幻小说家小松左京的文风和用词,完成后者未写完的小说。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报道

 2017年6月7日全国高考拉开帷幕。值得媒体关注的是,今年的高考中会出现一位研发于成都的人工智能系统“准星数学高考机器人”,它将挑战2017年高考数学科目。据了解,这套人工智能系统是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牵头研制的机器人,依托清华大学大数据、人工智能、自然语言识别等前沿技术,已研究4年多。前不久,有媒体报说某街道社区举办的端午节活动上,一台具有语言语句及粽子、香袋的图像识别功能,能与人直接会话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成为老人孩子们的新宠。2017年4月24日,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第三代佳佳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的全球连线,实现人工智能采访质的飞跃。与第一、二代相比,佳佳三代不仅有了表情,还能察言观色,交互效果很好,人们感觉亲近了很多,愿意在她面前停留更长时间。近段时间以来,亚马逊的Amazon Go、缤果盒子、淘咖啡……与无人超市有关的消息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人工智能,是通过研究、应用模拟技术,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专家系统的一门学科,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一词自从1956 年在Dartmouth学会上提出以来,研究者们研究发展了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专家系统等理论,现正从1.0向2.0迈进。2017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重要话题,列为重要议事日程。3月1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面对当前记者们热议的人工智能话题,科技部部长万钢说,国家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专家和年轻创业者等共同制订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目前科技部正和相关方面共同起草规划,估计今年两会后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万钢说,目前,有关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项目正在进行论证。下一步要在深度学习关键技术、跨界融合的信息技术、人机协同的操作和控制、群体智能等方面下力气研究。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如智能机器人记者能实现人机交互性报道。

大数据与云计算如同孪生兄弟

两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的机器人叫智能机器人,它与一般机器人相比,具有在相当发达的“大脑”中起作用的中央计算机操作控制系统,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用人类语言同操作者进行直接对话与交流,并能分析出现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具体动作,以达到操作者所提出的全部要求、完成规定的行为规范。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各种思维、观念、技术、模式创新日新月异。

从技术上来讲,大数据与云计算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的结晶,两者是相铺相成、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的,大数据不能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而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基于此,大数据与云计算如同一母同胞兄弟,是实现人与智能机器人交互报道马车的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车轮同时转、同时发力,才能如虎添翼、飞车起航,实现以数据库为中心、以会话为基础、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的人机交互性报道。有业界人士认为,云计算是工业时代的电,大数据是福特生产线,云存储是钢铁工业。如果没有钢铁就不会产生电,没有电就不会有工业化生产线。如果没有云计算,就不会有大数据。如果云计算未解决云存储的问题,云计算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云计算开启大数据新闻

催生智能机器人人机结合报道新时代

随着以云计算为标志的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开启的新闻大数据、数字新闻为媒体融合拓展了新思路,推进媒体报道向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处理和可视化、移动化视频直播方向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内容制作、传播渠道、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能满足网民的信息个性化需求与用户体验,带来云计算——低成本部署、随需使用的计算大脑,开启大数据新闻催生智能机器人人机结合报道新时代。

云计算,就是能通过网络访问可拓展的、灵活的、可共享的物理或虚拟资源池,并按需自动获取和管理这些资源的模式。云计算资源包括CPU、存储、网络等软件硬件,平台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目前,利用大数据制作数字新闻已经积累了实践经验的国际媒体有《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发挥大数据在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功能。业界人士认为,内容分发就是通过实现用户对网站的就近访问及网络流量的智能分析,将本节点流媒体资源库中的指定内容,根据业务运营商定义的内容分发策略向下层节点推送。内容分发的关键是人工智能,核心是大数据搜索引擎,信息流是搜索引擎的延伸。谷歌搜索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一款搜索引擎,但其引擎的机理和很多人工智能程序雷同,都是以并行计算、大数据及更深层次算法为基础,完成对数据、问题的智能化分析与处理。谷歌3月中旬在旧金山举行的Cloud Next大会上宣布推出新的机器学习API,该API支持自动识别视频中的物体,使得它们变得可以搜索。

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从60年代初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地用于媒体融合报道中,智能机器人报道搭乘大数据、云计算的快车日渐清晰,智能机器人走进直播间、电视频道中,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媒介内容生产,实现新闻报道自动化、视频化、移动化、数字化、数据化。国外有的主流媒体都采用聊天机器人与用户接触,进行人机对话,收集来自用户的各类新闻线索、相关数据,增强与用户的亲和力、感召力。美联社在2016年夏天开始与自动观点公司合作,使用该公司的“史密斯消息”软件撰写财经报道文章。现在,这个采用了半年的机器人记者每个季度都要撰写3000篇这样的新闻报道,而且这个数字有望继续攀升。美联社的智能机器人能够识别从文字到广播的转换,将文字新闻转换为广播版本。微软、脸谱、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率先投资研发聊天机器人,在现有的用户画像、场景匹配、人工智能等技术基础上,致力于研究适用于新媒体报道的个性分析、即时推送、机器人写作等技术应用。

智能机器人驾驶大数据+云计算的云报道快车时

记者将迎来下岗潮

人工智能就像一列火车,大数据+云计算如宇宙飞船,采访机器人就是宇航员,三者结合如虎添翼,使采访更加灵活高效、信息传输更加及时快速、内容产品制作自动生成、发布系统点击键盘多向同时发出。在2017年5月27日数博会,小i机器人与贵阳市政府共同启动了贵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及11个试点项目上线仪式,发布了中文深度语义开放平台,为合作伙伴带来一系列AI+典型应用。这个开放平台,可供所有的开发者、合作者快速构建知识库,拓展智能应用,实现流程管理、用户营销、大数据分析处理等工作的全程智能化,能够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知识库、智能IVR、实体机器人、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尤其是小i机器人的智能IVR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与IVR平台相结合,用拟人化的语音沟通方式取代传统按键导航,提供企业各种业务服务。由小i机器人提供的数博会公众号智能机器人则全程为观众提供在线互动和服务,观众通过公众号机器人就可报名、了解展会信息、场馆路线等。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我国对智能机器人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我国智能机器人报道并不落后,发展速度较快。在2016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分享·应用”论坛会上,腾讯应用宝宣布将继续深化“应用+”战略,并推出基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分发新模式,邀请开发者加入机器人开放平台,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使用户交互过程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2016年全国两会,新华社客户端联合百度智能机器人“度秘”共同推出“度秘带你看两会”特别报道,通过人机对话,传递两会的好声音、权威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在百度新闻上线的最新版本中,基于人工智能的“聊”新闻功能亮相,用户只要点击进入交互界面,就能获得自己所需的重要新闻,还可以向机器直接提问,查找所需内容。从第一财经DT稿王、凤凰网“贤二”、腾讯Dreamwriter到2017全国两会的人民日报“小融”、新华社“爱思”、光明日报“小明”、浙江广电“小聪”、广州日报“阿同”和“阿乐”、南都写稿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闪亮登台,正向智能识别、智能交流与智能模拟功能拓展。3月1日,新华社客户端更新到4.0版本,推出独家“智能引擎”,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语义识别等技术,以人声和全媒体形态向用户反馈最新新闻资讯。

2017年全国两会,新华社派出了一线报道机器人记者“爱思”首次亮相,完成对一位人大代表的采访任务,发挥其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国两会大数据搜集分析、代表委员信息查询等功能。人民日报智能机器人“小融”进驻位于新媒体大厦10层的中央厨房大厅,代替编辑记者完成新闻产品从选题发掘、确定,到任务分发,再到采集、制作、推送的全部过程。该智能机器人具有“最受关注的话题”“网红人大代表”“点击最高的新闻”等热点舆情语音播报功能;两会记者采取通讯方式语音查询、人机交互,后方总指挥可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前方记者,提高两会报道的时效性。2月28日,光明日报宣布“小明AI两会”正式上线。据说,这是一款国内首次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用于两会报道的应用,开创两会报道文字、图片和语音三种交互方式、热点新闻的新模式。全国两会期间,“小明”每天还从最新的两会报道中分析信息、挖掘数据,及时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两会报道盛况。中国军视网推出全国两会机器人“军视侠001”,有关全国两会的日程安排、国防和军队改革等问题用户都可以向它询问,“军视侠001”会把它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你。

此外,有的主流媒体把智能机器人引入演播室,实现人机互动、实景虚拟切换,增加播报时尚感,吸引更多用户,由此带来点击率的提升。浙江广电智能机器人“小聪”可以与主持人互动主持节目,回答主持人有关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河南广电直播间启用了首台VR智能机器人进行互动对话,名字叫“飞象V仔”。湖北广电智能机器人“云朵”,与参会代表委员进行简短对话,实现人机互动交流。深圳特区报智能机器人“读特”采访人大代表,具有人机互动的功能。1月31日,苹果公司发布了创纪录的一季度财报,美联社数分钟之后即发表了题为《苹果打破华尔街第一季度预期》的新闻报道。但这篇报道不是记者写的,而是机器人记者,或者说计算机写作软件(人工智能)写的。目前,智能机器人写作只用于股市信息和财报发布,只用刷新数据信息的体育赛报的发布、天气预报等。但是,智能机器人记者发展空间大有用武之地,必将向多数简讯类的、消息类的写作,民生新闻、路况信息、物价信息、新闻发布会等领域拓展。届时,智能机器人讲把编辑记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聊天娱乐、探亲访友,或者移动视频监督机器人工作。

总而言之,智能机器人搭乘大数据+云计算报道的云快车是大趋所势、势不可挡,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写稿智能机器人还是采访智能机器人,他们还未达到智能程度,思维简单,只能代替人去完成简单的采访、交流任务,还不能像人类思维一样完全取代记者编辑的岗位和职责,具有程序化、简单化特点。如,2月23日,成都石室天府中学曾上演一场“人机大战”,高考机器人首次对战43名高三文科班学生,最终以93分败给了学生们106分的平均分。几年前日本人工智能Torobo-kun,扬言要参加东京大学入学考试,完胜人类考生,结果从一开始就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因为它没办法理解人类语言的复杂关系。

【参考文献】

1.魏岳江:付费阅读微信公众号可行否,北京,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2月27日,第五版

2.魏岳江:助力政务舆情回应 互动交流日趋常态,北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3月21日,第七版

3.魏岳江:新做法让两会大餐更美味,北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3月14日,第五版

4.魏岳江:星点付费阅读或提升微信原创力,北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年2月20日,第四版

5.魏岳江:新媒体传播少不了三阶段,北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5月23日,第八版

6.魏岳江:新媒体付费阅读渐成趋势,北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6月28日,第八版


[责任编辑:Jia]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洞察网

洞察网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