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师生同考需慎行 不要把这种方式变成考评老师的方法
来源:洞察网作者:中国教育报2017-04-20 13:24:37

u=4077685250,3821883631&fm=23&gp=0_副本.jpg

日前,武汉市高三四月调考开考。江夏一中的6名青年语文老师和高三学生同时走进了考场考试,学校还专门为6人配备了监考老师。

其实,有关于师生同考的新闻屡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几乎年年不断。

从专家们的论述来看,大部分对此事持质疑的态度。如有人认为此次事件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应试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唯升学指标’的教育评价观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更有甚者认为师生同考暴露了学校狠抓学生升学成绩、升学率的功利办学本质。从这些言论来看,似乎没有人认为这件事是应当的,还有合理的地方。

有些学校会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排名;有些学校则采取成绩不对外公布的方式;有些学校会约谈那些在考试中表现不佳的老师!

“师生同考”的消息,近乎年年都有

据媒体报道——

2015年,江苏邳州运河中学为高三年级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考试,规定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要和学生们同场考试;

2015年1月6日,贵阳市德江县合兴镇小学部127名教师和1639名学生一同进行了2014秋季学期期末监测;

2014年11月12日上午,江苏无锡中学的“师生同考”。学生参加学校期中考试,考语文时,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在参加一场同样试卷的考试,而监考“老师”就是校长;

2013年,深圳正举行全市高三“二模”考试,也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福田中学66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走进考场,和学生同场竞技,换位体验;……

师生同考,教育改革 or多此一举?

“以前当学生的时候,经常做梦梦到考试什么都不会而惊醒,工作之后就脱离了这样的‘噩梦’。”有网友这样说道,“幸亏当时没当老师,这要当了老师,还要经历这样的噩梦,真是太庆幸了!”

网友的话固然是玩笑,但对于师生同考,争议似乎从来没有停止。“其实,这种做法在其他学校也曾出现过。对于这种做法,教育界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郑州市教科所专家王海燕说。

有人认为,老师应该考得过学生,“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教师的业务精炼更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有人认为,这损害了师道尊严,让老师们与学生同坐一室考试,虽说不是对老师人格上的一种侮辱,但至少也是一种矮化,不论摊在谁身上,心理肯定不是一件舒畅的事情。而且也会增加老师的负担。

那么,师生同考,究竟是一场教育改革,还是多此一举呢?

“师生同考”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的放矢地授课。

众所周知,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任何一个学龄段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一,学生的吸收与消化能力也不尽相同。但教师在施教时,大多数都是根据学期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按部就班,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反应。

如果能够让师生同时参加考试,教师不仅能够直接体验自己所出试题的难易程度,直观地进行试卷质量分析,亲自体验学生对试卷的适应力和接纳度,还可以对之前讲授的知识点和课堂进度进行反思。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考试中的所思所获,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利于有针对性地施教和备课,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当教学”和“不适教学”行为进行校正与纠偏。

不要把这种方式,变成考评老师的方法

“我认为,出发点很好,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斟酌,小心变味。”来自郑州的卢老师说。

一定要注意把握度,不要把这种方式,变成考评老师的方法,成为老师的一种负担。同时还要注意,这只是一种促进老师反思的方法,而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从这种方法中受益,避免一刀切。

也有老师指出,“师生同考”是要把教师赶往“教书匠”的胡同,而不是引向“教育家”的大道,他们认为“‘师生同考’,势必使老师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应考中,却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中。”在他们看来,学生考试,是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考查思维的敏捷度。相比较而言,教师的考试,应该更侧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讲求思维的深度。

[责任编辑:周小兜]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洞察网

洞察网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