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服务业在GDP数值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已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来源:财新网作者:杨宇霆2017-05-10 13:39:49

u=2912346969,2555839712&fm=23&gp=0_副本.jpg

服务贸易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就业容量大、附加价值高以及不易产生贸易摩擦等特点,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当前,我国已成为服务贸易大国,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增长点,对世界服务贸易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着力点。

服务业在GDP数值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在2006年,服务业占GDP的41.3%,而第二产业则占47.0%。 近年来服务业的增长迅速,在2012年更超越了第二产业的增长。在2017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占GDP达57%,高于第二产业18个百分点。

主流的看法是服务业扩张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世界银行的《中国2030》报告建议中国发展高增值服务业以避免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报告中刊登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估计到2026-2030年,服务业占GDP的份额将达到61.1%,有助于中国在同期维持平均5.0%的经济增长。

服务业在GDP的占比与人均收入的正面关系成为经济转型理论的黄金定律。在国内,1990年代的改革黄金时期见证了服务业的迅速扩张,及后其增长在2000年代随着制造业的崛兴而放缓。当中国人均GDP达到中上收入水平,服务业的增长再度开始加速。由于中国的服务业的走向将影响中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前景,我们必须弄清服务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服务业覆盖广泛的经济活动,其兴衰受不同因素驱动。如果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只是跟随传统的周期性动力,其扩张将无助于经济转型。正如Schettkat和Yocarini(2006)所强调,服务业在GDP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可以是因为业务外判所造成的统计错觉。例如,在工厂工作的IT经理,其工作会被归类为制造业产出,一旦外包,便归类成IT行业。

扩大服务业在GDP中的份额并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经济稳定。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占GDP较高的国家正是那些历经较慢经济增长之先进经济体。统计上,收入水平、经济增长率和服务业的规模有其伪相关性。较合适的目标应该是以服务业优化整体经济,盲目追求做大服务业没有好处。制造业一直是支撑中国经济奇迹的“功臣”,过早地去工业化有一定的危险性。发展服务业应该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手段,而非目的。

服务业生产力的提高对中国利率前景也有深远意义。美联储副主席斯坦利·费希尔的讲话简单直接地描述了生产力和利率之间的关系:“降低长期生产力增长,并因而降低长期产出增长,会借着各种渠道影响到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平衡。较慢的创新速度意味着具利润的投资机会将减少,这往往会减少投资需求。 较低的生产力增长也使家庭未来的收入前景变得较为暗淡,降低了他们现在的消费开支,并提升了他们的储蓄需求。故此,较慢的生产率增长意味着较低的投资和较高的储蓄,而两者均趋向推低利率。”

中国要避免掉进过度金融化的恶性循环。低增长可以促使中央银行放松货币政策,往往刺激了金融服务业。金融资源大量投入金融服务业,扩大了其在GDP的份额,拖低全要素生产率,更造成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假象。此外,过度的金融业活动带来资产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根本与经济稳定这一最终目标不一致。近期,监管机构加大了“去杠杆”的力度,明确显示了政府打击“脱实向虚”的现象。做到去杠杆,其代价也许是金融服务业的一些增长数字,做不到,将会损害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并导致资本收益率的持续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政策方向还是正确的。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促进信息技术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积极培育金融、教育、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贸易业态,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支持发展研发设计、物流服务、采购与营销服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支持发展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引导企业开展保税物流、离岸金融、电子产品和飞机发动机检测维修等服务,推动加工贸易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责任编辑:周小兜]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洞察网

洞察网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