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市场上的护理服务给予仍有很大的缺口
来源:财新网作者:赵衡 孙雯艺2017-05-10 13:09:24

u=2054886732,3558776315&fm=11&gp=0_副本.jpg

目前,中国平均每6人当中,就有1人达到或超过60岁。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

中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5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困局如何破题?特别是在大城市,专业护理费动辄每月五、六千元,这对于每月区区3000元养老金的老人来说,怎么负担?

2016年7月,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1-2年时间,在上海、成都、广州、青岛等15个城市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形成适应中国社会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者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

而护理保障的给予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支付,一种是服务给予。大部分国际经验是两种方式混合,但可以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金支付和服务给予没有明显限制,另一类则以服务给予为主。比如日本以服务给予为主,没有特殊许可不给予现金支付,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缺乏入家护理服务和机构护理,只能由家属提供服务的,才允许给予现金支付。而另外一类国家,如德国和美国,则没有明确限制,现金和服务都是护理保障给予的形式。比如,德国的护理保障中,79%是现金给予,21%是服务给予。

从护理服务的类型来看,有入家服务和机构服务两大类,其中机构服务又分为全天候服务、仅日间服务、短时间服务以及一少部分的仅夜间服务。以德国为例,2013年,一共有263万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其中71%获得的是入家服务,29%获得的是机构服务。而在71%获得住家护理服务的人中,47%的用户获得的服务由家属提供,他们获得的护理保障以现金给予。而另外24%的用户获得是由专业入家护理公司提供的服务。

总体来看,护理服务的给予有几个特征。首先,近一半用户的护理由家属提供,他们获得的是现金。要提供这样的现金给予的评定,核心是国家有较为成熟的护理等级评定体系,能够给出公正的评判,由此才能核准给予现金的额度和时长,缺乏这样的评估体系,很容易导致保障滥用和自己浪费。

其次,很大一部分用户需要专业的入家服务,服务需求从生活辅助、医疗护理等多种方面,这些服务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第三方护理公司来提供。这些服务会作为护理保障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市场规则和认可体系,才能让有资格的第三方公司获得护理保障的赔付。

最后,机构护理服务的对象偏重更高比例的有重度护理需求的患者,需要全天候的服务居多,因此这类机构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才,加上透明的评估体系,避免服务质量上的猫腻和服务的不合理使用。

从上面的三点来看,中国市场上的护理服务给予有很大的缺口。首先,中国的入家护理服务并不成熟。入家服务缺乏相应的市场规范和标准,以南通的护理试点为例,接受定点照护服务机构提供上门照护服务的用户,照护保险基金按标准支付,月度限额暂定为1200元。在这样的标准化支付背后,必须要有能够符合标准的入家服务,服务细致到项目、时长和流程。

中国的机构护理服务业并不成熟。目前虽然有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可以住院的护理服务,但市场面临三个极大的挑战。一是专业护理人才缺乏,一直大量依靠学历低、缺乏专业医疗服务训练的护工。第二,随着年轻人口城镇化明显,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继服务者跟不上。第三,中国还没有经历一次护理产业的技术革新,很多服务依赖传统人力完成,无论是在护理的技术和辅助设施上,都很不成熟,无法做到像国外那样,尽量节省人力。因此中国的护理服务总体来说效率较差。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护理保障的给予需要的条件一是有成熟的评定体系,二是有质量的护理服务提供者,三是建立了对护理机构的服务标准。在服务提供方面,无论是入家服务还是机构服务,中国市场都尚不成熟,面临人才、技术、服务质量上的挑战。

[责任编辑:周小兜]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洞察网

洞察网
我要评论